中建材佳星玻璃(黑龙江)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缔造玻璃界的神话——记2016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彭寿
发布日期:2017-05-08 13:33:47

1.jpg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彭寿

  彭寿——“玻璃之城”的“掌门人”,他缔造了玻璃界的神话,在业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今年的“两会”上,他是总理身边的“红人”,媒体关注的焦点。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彭寿更是年年榜上有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他本届当选的理由……
 

        创造中国超薄玻璃生产新纪录

 
  在有着 “玻璃城”美誉的蚌埠,玻璃从厚到薄,0.33毫米、0.2毫米、0.15毫米……没有最薄,只有更薄。
 
  2016年,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简称“蚌埠玻璃院”)在院长彭寿的带领下,成功拉引0.15毫米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实现了“超薄”到“极薄”的跨越,创造了国内最薄浮法玻璃记录。
 
  “像A4纸般薄,且是大面积连续生产的玻璃,难度是非常大的,每次新产品攻关,别看厚度仅仅下降细微的0.1毫米,但整个过程需要对熔化工艺、成型工艺、切割工艺、检验包装和装备技术进行连续攻关,突破1000多项技术瓶颈。”彭寿介绍道。
 
  有我国浮法玻璃工程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光电玻璃工程开拓者之称的彭寿,领导蚌埠玻璃院打破了英、美对浮法玻璃技术的垄断,使中国浮法玻璃与英美在全球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今后无需向发达国家缴纳专利使用费。
 
  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时间还要追溯到2008年6月,那时蚌埠玻璃院开始紧跟国际前沿、瞄准市场需求,踏上TFT-LCD玻璃基板技术自主创新的攻坚路;2010年12月29日,国内第一片4.5代0.5毫米超薄玻璃基板下线;2011年7月1日,0.4毫米超薄玻璃基板诞生;2014年10月8日,成功开发0.3毫米超薄玻璃基板;2016年下半年,中国建材凯盛科技集团成功量产了世界上最薄的0.15毫米超薄触控玻璃,打破了自己保持的0.2毫米超薄玻璃的极值,为国防军工和光电信息产业提供了关键原材料。
 
  目前,中国电子信息超薄触控玻璃在国际上已经由过去的追赶型,转变为领跑型。从2002年至2016年,蚌埠玻璃院合并收入从4290万增长到160亿;利润总额从亏损700万元增长到盈利12亿元。
2.jpg
 
  随着TFT-LCD玻璃基板技术的不断提升,产品厚度的不断降低,液晶产品越变越薄,显示效果越来越好。由于打破了国外垄断,国外产品也开始降价。如今,蚌埠玻璃院生产的2.5D、3D手机盖板玻璃,已成为华为、小米等国内主流手机品牌供货商,为国产品牌手机压缩成本提供了空间。
 
  但目前,在信息显示关键材料上,8.5代以上玻璃基板生产技术仍为美国、日本所垄断,彭寿认为,要彻底打破他们的技术垄断,亟须加快研发步伐。
 
  六年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彭寿常说:“一个企业要想长盛不衰,一方面必须自主创新,另一方面要走向世界。自主创新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与世界‘巨人’共舞,中国企业才能最终成为‘巨人’。”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1982年,彭寿毕业后进入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3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玻璃的科研、设计和产业化工作,他用一流的科技向世界展示了玻璃人的智慧,并在6年中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微铁高透过率玻璃,也称光伏玻璃或超白光伏玻璃,作为太阳能电池盖板,它能充分吸收太阳光,最大限度地将太阳光的光能转化成太阳能电池的电能,但这种玻璃对太阳能量的透过率等技术指标要求非常高,此前该技术长期被国外大公司垄断。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太阳能电池价格较高,关键在于其玻璃比较贵。
 
  彭寿主持开发变量熔化等技术,解决了微波纹和翘曲控制等难题,彻底解决了中国高端玻璃需从国外进口的问题,创造了新的投资、消费和需求,开辟了玻璃产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新境界。
 
  2011年,蚌埠玻璃院等单位联合申报了“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蚌埠玻璃院等单位又联合完成了“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这项技术就是把玻璃放大后,也看不见瑕疵,因而再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经过多年努力,彭寿带领蚌埠玻璃院开发建成了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一窑五线”光伏玻璃生产线,多个关键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高世代电子玻璃基板和盖板核心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示范”项目,于2016年7月获得中央财政经费4500万元的支持,此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我国光电显示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严重缺失,改变了产业发展长期受制于人的尴尬状况。
3.jpg
  2016年12月,“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支持项目、国内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TFT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正式开工,这对加速浮法玻璃技术运用,打破高端TFT-LCD玻璃基板依靠进口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蚌埠玻璃院等6家单位共同完成的“超薄信息显示玻璃工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彭寿作为项目获奖代表,参加了颁奖大会。
 
  彭寿说:“通过这些年的艰苦努力和创新,3次获奖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我们科技成果和科技创新的肯定。通过科技加入光电、理化、热学、力学等特性后,玻璃发展的广阔空间就被打开了,未来发展将充满无限可能。”
 
  至今,蚌埠玻璃院共承担和完成国家“973”“863”及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6项,获得国家专利952件。其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建设的中国玻璃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被列为国家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2016年主营业务实现160亿元
 
  作为国企掌门人,彭寿带领企业实现了从依靠传统建材工程技术市场到以玻璃工程为基础,稳步推进太阳能和光电显示产业链发展的快速转型,使得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5000多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160亿元,占领了80%左右的国内高端玻璃工程市场;在用中国技术设计建设的国外玻璃生产线中占90%左右,为国家创汇数十亿美元。
 
  自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我国相当一部分国际产能合作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特别是水泥、玻璃等行业,装备方面也都实现了完全国产化,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有人给彭寿统计过:一年365天,彭寿有近270天穿梭在世界各地。他在带领企业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又布局“一带一路”,走出一条“产能+投资”的复合型道路。彭寿认为,在当前及未来的转型发展中,企业要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从以往出去做EPC项目,转变为输出技术、装备、服务,通过项目投资,实现企业“走出去”。
 
  在彭寿的带领下,我国玻璃工程开始引领国际市场,“走出去”战略已高奏凯歌。2016年,凯盛集团与阿尔及利亚、印尼、埃及等国家进行产业合作;为国内玻璃巨头福耀、信义在美国、东南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建成国外首条1200吨韩国现代汽车玻璃生产线等,玻璃工程新签海外合同3.3亿美元。新签美国、葡萄牙、缅甸、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光伏电站合同13.5亿美元,包揽承建英国单体装机容量前三名光伏电站工程建设,获得英国光伏项目年度大奖,成为欧洲最大中资光伏EPC总包商。
4.jpg
  除玻璃外,彭寿还将水泥工程做精做强,在沙特、埃及、南非、印尼等地多点布局,新签海外合同5.5亿美元。像阿塞拜疆5000吨项目,有“火星上的奇迹”之称的阿尔及利亚项目,创最快建设纪录的哈萨克希姆肯特3200吨项目等,均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惊人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再强的将领也不可能孤军作战。为了培养人才,蚌埠玻璃院近年来建设了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玻璃节能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立了以美国新泽西研发中心、德国慕尼黑研发中心、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百名博士创新团队。
 
  熟悉彭寿的人都知道,他性格豪爽,干劲十足,和他一起干事的人自然也会被他感染。用彭寿自己的话说,他的团队是“60后”“70后”敢于担当,“80后”“90后”敢于冲锋,“50后”更是指哪打哪。
 
  主要负责玻璃镀钼技术研发的夏申江博士,作为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之前与公司签订了3年合同,现在他的合作马上就要到期了。他和家人商量后,给彭寿发了条信息,“彭总,我们的合作已经到期了,但我希望能继续延长,并且延长5年以上……”用海归博士潘锦功的话讲:“我们为中国建材的文化所感染,为凯盛所感染,所以我义无反顾从America来到China。”
 
  “做项目的都是年轻人,充满着渴望,年纪轻轻的夫妻分居,有些人还没有孩子,有些人甚至连对象都没有。他们来到这里为了什么?价值,这里没有大锅饭,不为多和广,而为均。”彭寿说:“我们大家是一个团队,今天又有新的人才加入……”
 
  彭寿就是这样带领着一个充满激情、梦想的团队,推动了我国平板玻璃工业的现代化和中国浮法技术全面进入国际市场,填补了国内太阳能光伏玻璃、电子信息显示玻璃等工程技术的数项空白,彻底改变了以往中国玻璃企业生产高品质玻璃只能使用国外技术的局面,推动中国浮法技术和成套装备走出国门,树立了中国玻璃行业的国际品牌,创下了销售收入从5000万元到突破百亿的新高度。
 
  彭寿——缔造了玻璃界的神话,当选2016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实至名归。